大路朝天精神之路与桥的艺术链

北京荨麻疹的医院 https://m-mip.39.net/pf/mip_9204186.html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对蜀道之难的无尽怅惘,让人们一提起蜀道便想到“难”。峨影集团领衔出品的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推介影片《大路朝天》,叙写了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蜀道,在穿越新时代的山水天地后,变得畅快通达的光影诗篇。如果李白能在电影院里看完《大路朝天》,一定会“当惊蜀道殊”!

《大路朝天》由苗月担任编剧和导演。这是她继记叙精准扶贫的优秀作品《十八洞村》之后,推出的又一部观照现实、回应时代的用心、用情、用功之作。全片以三个家庭和三代路桥人的筑路建桥故事作为蓝本,描摹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变迁,赞美了主人公不变的责任担当和真情热诚。正是在变与不变之间,精神与情感的“路”“桥”建立了跨越时空的艺术链接。

“路”“桥”是中国文化中含蕴深邃的美好意象。“路”“桥”既是实体的、物理的、生活的“链接”,又是精神的、文化的、美学的“链接”。需要注意的是,“链接”是一个属于互联网时代、非常具有网感的新词,反复出现的关键词“链接”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路”“桥”“链接”的意象贯通全片,实现了全局从见路、见桥到见人、见精神的艺术超越。

《大路朝天》通过对四川雅康、雅西高速公路的特写,折射出近年来中国高速公路迅猛发展的情况。雅康、雅西高速公路穿越崇山峻岭,跨过大河急流;其建设工程的体量和难度之大,在片中均有所呈现。作为全剧矛盾集中点,大渡河特大桥的诞生使人们见证了路桥人面临的艰难和重压,激发起人们对中国高速的自豪之情。

这条精神“链接”的起点,是以李保田饰演的唐金全、陈瑾饰演的江雪花为代表的第一代路桥人。他们既是一种象征性的精神原乡,也是一种现实性的真切存在。唐真红作为唐金全的儿子、第二代路桥人的代表,贯穿全片。他为维护隧道工程建设的严肃性而将老陶开除,却遭到老陶儿子黑娃的诬告,不得不接受组织调查。最终诬告被证伪,唐真红重返工作岗位并开始下一个工程任务。影片开头来到大桥工地的大学毕业生张弛,和影片结尾来到大桥报到、与第一代路桥人江雪花同名的女大学生,实现了“链接”的传承。这种“链接”既是职业性的,又是情感性的、精神性的。职业性的“链接”,比如父子轮换和新来的大学生上阵;情感性的“链接”,比如隐忍深沉的父子亲情;精神性的“链接”,比如刚从大学毕业的张弛,总是念叨着“链接”,最终作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路桥精神传承者成功。“链接”在这里不仅是带有时代特色的父子轮换,更是担当精神、工匠精神、道德传统的传承。

与《十八洞村》简洁明快的叙述策略不同,《大路朝天》采取的是涉及三个家庭、三代人的多线叙事,这既增添了创作的难度,也带给观众复杂的挑战。可以看出,编剧、导演在保持一贯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同时,努力争取更大的艺术创新。比如,对挥动铁锤的工人使用近景拍摄,让摄影画面充满张力。再比如,对大桥局部的特写,画面在形式上、色彩上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在展现工程“壮”的同时,也用饱满的镜头展示工程的“美”、建设者的“美”和劳动的“美”。因为创作者采取的不是居高临下、猎奇式的态度,所以这种工程的“美”、建设者的“美”和劳动的“美”显得愈发可亲、可感、可信。片中“做人要是做不好,你修的桥哪个敢走哦”的独白,和把父亲的立功证放到胸口立誓严格监督,决不偷工减料的情节设计,串联了路桥人的精神链接,铸就了厚重的人性底色。

正是这些方面的成功,让《大路朝天》突破了“硬”题材的局限,实现了精神“路”“桥”的艺术链接,达成了对路桥题材、大型建设题材的艺术转化和审美表达。 (作者:康伟,系中国艺术报总编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53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