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红军飞夺泸定桥,刘文辉为何不将
飞夺泸定桥是长征中决定红军命运的一次生死之战。
当时蒋介石决心要在大渡河把红军剿灭,因此其还叫嚣让毛泽东变成第二个石达开。
但红军硬是创造了奇迹,打破了太平天国的命运魔咒。
事后人们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国军当初不把泸定桥上的13根铁索炸断,这样红军不就过不去了吗?今天就来揭开当年不炸桥的秘密。
泸定桥决定红军生死
年5月,四川军阀刘文辉所在的地盘上来了一位客人——长征中一路北进的中国工农红军。
此时的中国工农红军即将跨过大渡河,跨过大渡河后再经过白雪皑皑的夹金山后,红军就将彻底摆脱国民党重兵集团的围追堵截。
之前在金沙江企图围歼红军失败的蒋介石并不甘心,他又开始部署新拟定的大渡河会战,决心利用大渡河天险全歼红军。
提起大渡河,很多人都记得,当年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就是在大渡河安顺场附近因未及时过河,被追上来的清军包围被俘后杀害的,而蒋介石就是要毛泽东变成第二个石达开。
因此蒋介石一面电令当时的四川军阀刘文辉务必加强大渡河防守,并且在电文里强调:若大渡河失守,军法从事。
同时他要求前线中央军指挥官薛岳加快在后边追击的脚步。
毛泽东熟读史书,对石达开罹难这一段实在太清楚不过了,因此在这场事关生死的渡河行动中曾发问红军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太平天国。
石达开牺牲时32岁,毛主席指挥大渡河作战时42岁。
红军抵达大渡河后,当时刘伯承和聂荣臻指挥的红军先遣队在当地向导的引导下,得知河口的安顺场渡口是此段渡河的唯一通道,而国民党在此处的防守兵力是川军的2个连,同时在渡口北岸处还布置了川军第24军5旅7团的1个营,筑有工事加强防守。
于是在5月24日夜,红1师1团在团长杨得志的带领下,冒雨兵分三路对安顺场发起奇袭,仅用20分钟便击溃敌2个连,占领安顺场。
但蒋介石吸取了在金沙江之战中的失败教训,早已命人将此处的所有渡船拉走,不给红军留下任何渡河工具。
然而天公作美,有一个叫赖执中的国军军官因家在安顺场,偷偷留下一只渡船,却被红军找到,给劫了过来。
次日天明,刘伯承和聂荣臻指挥先遣队在只找到1支木船的情况下,由当地的4名船工操控渡船,开始从此处强渡大渡河。
时任红1团第1营营长的孙继先挑选了17名勇士组成渡河尖刀部队,在我方轻重火力的掩护下,乘船渡河。
我方炮兵战士赵章成凭借过硬的军事技术,仅用2发迫击炮炮弹就炸毁了对岸敌营碉堡,后来在突击队接近对按时又补射两发命中川军火力点。
在枪林弹雨中,我军战士冲上对岸河滩,利用陡峭山体作为隐蔽点,多次击退川军反攻,此时我军后续部队也开始渡河,经过激战,我军不仅击溃敌军1个营的守军,成功控制渡口两岸,还又找到两只木船。
但是3只小船就算渡河速度再快,要把红军全部渡过去也要花一个月以上,而此时大渡河上游唯一能渡河的地方就是泸定桥了。
然而,泸定桥离安顺场的山路有里,而且道路崎岖,沿路还有敌军阻击点,更对红军不利的是,此时天上还下着瓢泼大雨。
可即便如此,中央军委还是决定破釜沉舟,长途奔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拿下泸定桥。
因此,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当机立断,决定让部队分成两部分渡河。
林彪指挥,由红一军团指挥部、五军团和红二师组成左纵队,继续沿大渡河西岸向北前进;刘伯承指挥,由红一军团余部和陈赓率领的干部团,继续从安顺场渡过大渡河,从右岸沿河北上,双剑合璧,共同夺取泸定桥。
红军之所以这样做是有充分考虑的,这就是底线思维。
如果没有渡河的左纵队没能过河而被国民党消灭,那么至少还有一部分红军是过了河的,但这只是最坏打算,因为当时就靠三只小船在湍急的大渡河上摆渡,每天只能运送千八百红军,他们这点人马在几十万国民党军中又能坚持多久呢?
因此,当时必须拿下泸定桥。
红军这边已经在豁出命向泸定桥急行军了,那这块地盘上的军阀刘文辉在忙什么呢?
炸不炸桥,刘文辉与老蒋的矛盾
如之前所说,早在红军到达安顺场之前,蒋介石就给刘文辉下了死命令,要求他必须守住大渡河一带的防线,还以军法从事给刘文辉施加压力。
蒋介石严令刘文辉不能放过红军渡河,而泸定桥又是上游唯一可以渡河的通道,如果刘文辉按老蒋的命令阻止红军,那最直接的手段就是炸掉泸定桥。
炸桥是最省事的做法,但刘文辉在炸桥这件事上实在是顾虑重重,除非事情发展到会威胁到自己政治生命的地步,他是绝对不会草率行事的,这里边的原因比较复杂。
首先,刘文辉和老蒋之间矛盾重重。
川西地区是刘文辉的地盘,也就是当时的西康省,而泸定桥当时正处于西康省境内。
刘文辉之所以会留守西康也跟老蒋有关,这就要追溯到之前的“二刘大战”了。
四川在民国时期是中国军阀混战最激烈的省份,而到了年,经过多年互相征伐,只剩下刘湘、刘文辉两股最大的军阀势力。
一山不容二虎,二刘都想成为四川王,而此时刘湘获取了蒋介石的支持。
蒋介石当时已经取得了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认证”,因此刘湘争取他的支持是很自然的事,而刘文辉对蒋介石一向厌恶,他之前支持的不是汪精卫就是冯玉祥,但绝对不支持蒋介石。
因为当时从所占地盘和兵力上来讲,刘文辉是占优势的,刘文辉拥有12万兵力,并且占据了四川半数以上的70多个县的军政大权;而刘湘在兵力上与刘文辉比弱一些,占据了40多个县,但他控制了川东地区的交通要道。
刘文辉反对蒋介石的主要原因是,刘文辉希望在打败刘湘统一四川后,将自己的势力范围覆盖到西南五省,然后再向全国发展,与蒋介石争天下。
可惜刘文辉没能赢得过刘湘。
刘湘当时考虑到如果过分削减刘文辉的实力,其他军阀可能会乘机吞并刘文辉,从而变成自己新的对手,再加上二刘还是叔侄关系,于是给刘文辉留了一条活路。
刘文辉带着剩余的2万残兵躲到了西康这个贫穷的川西地区休养生息去了,相比之前接近四川王的地位,刘文辉后来的处境可谓是一落千丈,从这一点上来说,刘文辉与蒋介石之间的梁子还不浅。
但后来蒋介石为了剿灭红军又来拉拢刘文辉,设立了西康省,让他在这里当个“王”。
也就是说,西康是刘文辉最后的地盘了,刘文辉对中央军进入西康保持了高度警惕的,对其他川系军阀也是。
再说了,当时刘文辉心里跟明镜似的,红军是要路过四川,又不是来四川跟他抢地盘,他的当务之急是赶紧让红军过去,而不是被蒋介石算计与红军相互消耗,好给中央军进川机会。
这一点,据刘文辉后来的参谋张伯言回忆说:刘文辉当时是希望薛岳的中央军去能够追上来剿灭红军,自己能避免就避免。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泸定桥的战略位置太重要了,好炸不好修。
泸定桥是年康熙皇帝为了方便川藏地区进出和维持朝廷对边疆地区的政令通畅而修建的,该桥用时1年,花费4万多两白银,由13根铁索和上万个铁环搭建而成,这些铁链加起来有40多吨重。
该桥总长米,宽3米,两端的桥台宽20米,桥台上凿有6米深的落井,落井中浇筑了8根1.8吨重的地龙桩,与桥上的13根铁链通过铆接的方式固定。
因此该桥既是文物建筑又事关西康的生存发展,刘文辉通过控制该桥,能够从经过此地的客商身上收取不菲的保护费,炸了桥等于是自断财路。
再说,炸了桥蒋介石会替他找修桥的工匠和资金吗?蒋介石不出这笔钱,以西康的贫穷,刘文辉是难以重新修起来的。
总之,炸桥是一件百害无利的事情,刘文辉不敢贸然做出这个决定。
但老蒋的命令他又不能不听,因此他选择了阳奉阴违。跟老蒋明面上做了大渡河防守万无一失的保证,实际上却调整了针对红军的军事部署。
刘文辉在对付红军的大渡河沿线明面上应部署两个旅,但实际上他只放了两个营的部队,而安顺场之所以会迅速溃败,是因为其守将是个抽大烟的烟鬼,红军枪一响,他没怎么还击就撤了。
而对于泸定桥这个要点的防守,刘文辉想了一个3步走的计划。
首先,刘文辉命人将大渡河上的木板拆掉,给红军过桥增加阻力,同时安排两个团,配备数十挺机枪把守,在这样的火力压制下,刘文辉相信无论如何红军也难以突破。
第二,如果红军顺着铁链爬过来,就在铁链上浇上油,点火灼烧,让红军无法前进。
第三,如果还是挡不住红军,那就炸桥。
两夜里,飞夺泸定桥
就在刘文辉在将部署“偷工减料”时,红军这边正在争分夺秒地在雨天里朝卢沟桥急行军,因为当时蒋介石已经看出红军要夺泸定桥的意图,因此他一边催促刘文辉增援泸定桥,一边又督促薛岳的10万大军加快追击步伐,就是说双方都在抢时间。
中央军委要求西岸的林彪所部在3天内,也就是5月30日凌晨到达泸定桥,东岸的刘伯承所部在2天半内赶到泸定桥,协同夺桥。
接到命令后,两支部队整理好装备和给养就迅速出发了。西岸夺桥任务的先头部队是红2师的4团杨成武部,军委要求是3天内到,他们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最快2天。
当时漫天大雨,而且山路崎岖,路上还有敌人小股部队阻击,但事关红军生死,战士都没有懈怠,在中间还跟敌人的阻击部队打了几次小规模的战斗。
到了次日天还未明的时候,杨成武他们已经走了80里路。
就在这时,军委又发来急电,指出敌人正在加速增援泸定桥,限杨成武提前一天到达泸定桥,这就意味着红军必须在一天里在大雨天的山区小路上跑里,而且一路上还要与自然灾害和敌人斗智斗勇,但是红军就这么执行了。
为了与别人争分夺秒,杨成武所率先头部队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地在赶路,一切只为胜利。
天黑后,先遣队为躲避敌人侦查,没有点明火把,因此速度有所减缓,然而此时河对岸却出现了一条火龙,杨成武判断是敌人增援部队来了。
杨成武决定我军也点起火把,同时挑选四川籍的战士应对敌人的询问,通过冒充被消灭敌人的番号来欺骗对岸敌人后,我军与敌军就这样沿河岸平行前进。
走了大约30里,敌人突然熄灭了火把,然后离我军越来越远,红军认为可能是敌人要休息,但我军不能休息,继续前进。
就这样在5月29日凌晨6点左右,我军赶到了卢沟桥,经侦查发现,敌人已经将桥上的木板三分之二撤走(因为我军来的太快,敌人没顾过来),只留下13条光秃秃的铁链,正逢汛期,河水流的又快又急。
再说刘文辉,当其正面临老蒋的严令的压力时,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的消息也传到了他这里,他赶紧派袁国瑞所属第4旅火速增援泸定桥,自己也亲自率军赶往汉源。
袁国瑞令38团团长李全山派2个营防守泸定桥,但李全山的部队缺编一个营,只有2个营,为保存实力,李全山只派了周桂三一个营防守泸定桥。
而周桂三是上行下效,其只从自己的3个连中派出一个连做先锋去泸定桥驻防,自己在后边慢慢地跑。接着更搞笑的事情来了,该连连长不知咋回事,也只派出一个排,总共就20几个人去泸定桥修筑工事。
就这样原本一个营的防守兵力硬是一再被自己的部下再三缩减,降低了泸定桥防守的效率。直到29号天已大亮,李全山才赶到泸定桥,将防守力量加到2个营的火力。
这两个负责防守的营配备有4挺重机枪,4门迫击炮,而其他的国军增援的2个旅正在赶来。
杨成武并没有急于与敌开战,而是将进攻部队分为三部分,一部负责用重火力压制对岸,一部22名勇士负责从桥面攀爬铁链向敌进攻,跟在身后的战士负责携带木板铺桥,一部到离泸定桥2公里的地方自主制作简易竹筏过河迂回攻击敌守军。
经过一番计划,到下午红军开始与敌交战。
在我方重火力的掩护下,22名勇士爬上铁链向对岸进攻。
虽然有我方火力集中压制,但川军的战斗力并不弱,在桥面爬行的我方战士不断有人被击中掉落河中牺牲,但战士们不怕死,奋勇向前,就在桥面上的敌我双方激战正酣时,杨成武收到消息,右岸纵队的刘伯承部已经与敌军袁国瑞阻击部队接战。
同时杨成武部迂回部队也与敌泸定桥守军交火,由于刘伯承所袁国瑞在右岸的攻势很猛,川军阻击右纵队的部队已经处于战斗的下风,士兵不断溃逃,阵地相继丢失。
而桥面的战斗更激烈,李全山本来对防守桥面很有信心,当刘伯承所部将袁国瑞所部属的阻击部队打的节节败退时,林彪左路大部队已经赶到,局面立刻朝李全山不利的方向倾斜,李全山知道已经守不住了,于是赶紧向袁国瑞打电话求增援,但袁国瑞只说了“我这里也很紧张”就挂掉了。
红军已经离旅部不远了,李全山不得不迅速撤离,随着林彪所部迅速占领泸定桥,左右岸红军很快就合兵一处接着攻占了泸定县城,泸定桥终于在红军的争分夺秒下拿下来了。
当红军渡过了大渡河后,我军拆掉了大渡河的所有木板。当薛岳的中央军到达泸定桥边时,看到光秃秃的铁链,只能仰天长叹,却没有过河的办法和勇气。
飞夺泸定桥胜利后,我军接着又爬过白雪皑皑的夹金山,彻底甩掉国军的追击,并与红四方面军实现胜利会师。
飞夺泸定桥是红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以舍我其谁的勇气于数十万敌军之中取敌首的勇气创造的战争奇迹,真实的向世人展示了什么才是兵贵神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