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初心地19311940彝海结
四川在线记者王云何勤华凉山观察杨正飞
从京昆高速彝海下站,沿山路行驶不到10公里,记者一行就来到彝海结盟纪念馆。1月20日,在纪念馆前,彝海村支部书记果基达光和讲解员沙马依姑正在谈笑风生。他们俩的身份有些特殊——果基达光的一个家族爷爷叫果基小叶丹,沙马依姑的爷爷叫沙马尔各。
86年前的年5月22日,果基小叶丹与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在这里歃血为盟,沙马尔各就是主持人、见证人。
在党史上,这样记录着彝海结盟的重要意义:
彝海结盟,使红军能够和平顺利地通过彝族区,翻越大凉山,为抢渡大渡河、粉碎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战略企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如果不结盟,再推迟三天,蒋介石的大部队就调到大渡河堵住红军,红军就有可能成为“石达开第二”。“彝海结盟”功不可没。(《中国共产党四川历史》第三编第十章页)
避强敌走彝区小路
在纪念馆的下方,彝海一如往日的静谧。远处,蓝天、白云,更衬托出。
时间退回年5月,这里却是惊险刺激。
这月,一路历经艰险的中央红军长征进入四川,却陷入了绝境:前面有国民党军结集截击,后面的10万国民党军更是分几路夹击而来。想跳出国民党军重兵包围圈,中央红军必须尽快渡过天险大渡河。
当时,从中央红军所在的冕宁泸沽到大渡河,中间隔着大凉山彝区,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大路,翻越小相岭,经越西县城到大树堡,由此渡过大渡河;另一条是小路,从泸沽过冕宁,经大桥、拖乌,穿过冕宁西北的彝族聚居区到达大渡河边的安顺场。
蒋介石判断红军只敢走大路而不敢走小路,所以在大路上布下重兵围追堵截。蒋介石的判断自有其道理,因为历代统治阶级长期推行民族压迫政策,使彝民对汉人充满猜忌、敌视,彝区的小路被视为“畏途”,汉人军队要想通过这一地区很难。
然而,毛泽东主席看破了蒋介石的如意算盘,为了避开强敌尽早过河,决定走小路。如何才能顺利通过彝区?在纪念馆展示墙上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给出了答案:“一切夷(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沙马依姑说,布告还提出,红军尊重夷(彝)人风俗,军纪十分严明……
原来,这则布告由朱德总司令发布,旨在宣传红军宗旨,揭露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号召彝汉人民团结起来,打倒军阀。
5月19日,中央红军派出以刘伯承为司令员、聂荣臻为政治委员、萧华为群众工作队长的先遣队,准备借道彝区,抢渡大渡河。
歃血为盟传佳话
当年的小路,如今已是通畅的京昆高速和国道,采访当日,记者驾车沿京昆高速从泸沽出发,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彝海。
然而在当时,红军先遣队要开路,却是非常难,既要架桥修路,也要面对彝族群众的干扰。
刘伯承、聂荣臻对官兵进行动员,指出彝民不了解红军,必须以实际行动取得彝民的信任,无论如何不准向彝民开枪。22日,萧华等率通司(即“翻译”)进入彝区,一路艰难前行,一路向彝民解说红军的政策。
在遇到当地彝民首领小叶丹的四叔后,萧华向其说明红军与国民党军不同,是替受压迫的人打天下的,进入彝民区只是借路北上。根据彝人重义气的特点,告知刘伯承率领大批人马也要路过此地,愿与彝民首领结为兄弟。
小叶丹的四叔将信将疑,但看到红军确实纪律严明,与国民党军不同,便喝退了围攻的彝族人群,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小叶丹。
很快,红军就得到回话,果基小叶丹愿意与红军结盟。此时,刘伯承正在为前进受阻焦虑,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
结盟地点定在海子边。刘伯承到达后,小叶丹和另外几位彝族首领立刻上前。刘伯承以诚恳的态度重申红军来意,表示将来红军打败反动派以后,一定帮助彝族人民消除一切外来的欺压,建设自己美好的生活。
结盟仪式按照彝族的风俗进行。面对着蔚蓝的天空和清澈的湖水,两人来到海子边庄重跪下,面前摆着两碗滴过鸡血的水碗。“当时两人都说了誓词,小叶丹说的是‘我小叶丹今日与刘司令员结为兄弟,如有三心二意,同此鸡一样死’,是比较符合彝族性格的。”沙马依姑告诉记者,爷爷沙马尔各是一名毕摩,主持了结盟仪式。
当天晚上,刘伯承请小叶丹叔侄到红军宿营地赴宴。饭后,把一面写着“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的红旗赠给小叶丹,并任命小叶丹为支队长,并当场写下任命状,还向他讲解了革命道理。小叶丹表示要铭记在心,之后还动员了一批彝族青年参加红军。
沙马依姑告诉记者,在结盟后的第二天,小叶丹亲自带路,引导红军进入彝民区,直到走出另外一个家支的地盘,才与刘伯承依依惜别。红军后续部队也顺利地通过了彝区,迅速抢渡大渡河。
年5月21日,西康省解放后,小叶丹的妻子遵照丈夫的遗嘱,把“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队旗献给政府。
如今,这面队旗就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彝海结盟纪念馆内保存的,是一份复制品。但在沙马依姑心中,这也十分珍贵,他每次在讲解中,总会说,这面队旗见证了彝海结盟的珍贵历史,记录了红军和彝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