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长罗瑞卿力推郭兴福,却很棘手郭是解放
作者:莫孤烟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提到年的大比武,就会想到郭兴福教学法,而一想到郭兴福教学法,就会想起时任总长罗瑞卿。实际上,大比武举行的时候,罗瑞卿已经当了五年总长了,郭兴福教学法是被时任12军军长的李德生挖掘出来的。
在整个五十年代,我军训练以苏军为师,强调“不走样地学”,结果在中苏关系恶化之后,这种观念又被批判为教条思想。这一时期,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又成为新的呼声。
六十年代初,主管训练的叶帅多次强调,在和平时期部队的战斗力要靠扎实的训练来提升,而且各部队一把手要亲自抓。正是受到叶帅讲话的启发,李德生带领联合工作组,到34师一个抗美援朝英雄连队蹲点调查。
李德生和郭兴福在一起研究教学训练问题这个连的训练一向抓得很好,是军里的训练先进连。李德生在调研中发现,战士们的训练热情很高,但是干部思想上存在问题,那就是训练不是为打仗,而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在比武中拿个好成绩。于是,李德生决心来个现场整顿。
李德生事先没有打招呼,对全连进行了一次带有战术性质的实弹射击考核,还把全师连以上干部都叫来参观。这次考核的要求是全连先是全副武装进行十几里的越野跑,到达位置后再进行实弹射击,必须在8分钟之内打完36个靶子。
这样的考核显然是贴近实战的,结果连队很不适应,一向打靶成绩优秀的他们这回只打了个及格。副连长郭兴福对此很不理解,觉得这是军长故意为难他们,让他们在全师人面前出丑。
李德生和郭兴福进行了一次长谈,郭兴福的思想很快通了。他是个上过战场的老兵,明白首长的良苦用心,训练绝不是仅仅为了好看,而是要练出真功夫来。从此之后,郭兴福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就在全连展开了。
郭兴福的教学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紧贴实战,例如如何利用一个小土包隐蔽自己,如何通过听敌人的枪声判断火力间隙,如何应对扔到身边的手榴弹等等。他示范动作规范实用,教学语言生动诙谐,能针对不同个性和文化水平的战士因材施教,因此训练效率极高,能把枯燥劳累的军事训练变得妙趣横生,深受广大战士的欢迎。
郭兴福在教学中郭兴福的教学方式被总结成了文字材料,作为典型经验上报到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一开始有些不信,挑了几个干部交给郭兴福,让他们亲身感受一下。一堂训练课下来,这些打过仗的老兵个个心服口服。许世友一下子兴趣大增,让郭兴福在数百名团以上干部面前做汇报表演,从此郭兴福教学法在南京军区全面推广。
叶帅听说这件事,觉得这其中大有文章可做,马上和副总长张宗逊一起到镇江去,把各军区和军事院校分管训练的干部都叫来,一起观摩郭兴福教学法。观看之后,叶帅返回北京,给主席写了报告,建议在全军推广。主席认为,这种教学法是继承和发扬了我军的优良传统,他把总长罗瑞卿叫来,说叶帅发现了一个非常好的练兵方法。
罗瑞卿(右二)下部队视察罗瑞卿看了叶帅的报告后,对教学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亲自前往南京,组织全军军以上高级干部都来参观。这些高级干部个个身经百战,哪些是真功夫,哪些是花拳绣腿,都是一目了然。他们在看了郭兴福的表演之后,无不称赞这是个好方法,值得推广学习。但就在这个时候,也有不同的声音发出,让推广工作陷入困境。
这些不同的声音主要是质疑郭兴福“解放战士”的身份。
郭兴福是山东邹平县人,14岁当兵,曾在蒋军山东保安三团、四团当勤务员、通信员。年济南战役中,吴化文率部起义,郭兴福就在起义队伍之中。这吴化文的部队曾是臭名昭著的汉奸部队,郭兴福出身于这样的部队之中,难免遭到非议。把这样一个出身“不纯”的人树成典型,在当时的大环境下,究竟合不合适?
在各大军区和军事院校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上,罗瑞卿开始征求大家的意见,他想让粟裕表态,但此时的粟裕已经因为反教条而“靠边站”,思想上背着很重的包袱,因此不敢表态。
罗瑞卿举了炮兵副司令员赵章成的例子,赵也是出身旧军队,但其技术精湛,是红军中大名鼎鼎的神炮手,在红军强渡乌江和大渡河的战斗中立下重大战功,之后又为我军炮兵建设作出了贡献。像赵章成这样出身旧军队的干部举不胜举,朱老总和彭总也是如此,就连罗瑞卿也是黄埔毕业(武汉分校)的,一样是蒋校长的“学生”。既然如此,郭兴福怎么就不能当典型?更何况,郭兴福在参加解放军后作战英勇,曾在淮海战役中立下三等功。
罗瑞卿和郭兴福在一起罗瑞卿当了多年的政工干部,把握政策的水平比一般军队干部要强很多,既然他都这样说了,其他首长们也就没什么异议了。罗瑞卿一锤定音,各军兵种领导也就没了顾忌,纷纷说出了心里话。
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说,自己当初也教过战士,但没有郭兴福教得这么好。他教出来的战士,即便在危险情况下,也能做出正确的动作来,如果部队都能这样练,那什么样的敌人都不怕。
军事学院院长张震说,以后打过仗的老同志会越来越少,部队缺乏实战经验,这是部队面临的一个大问题。郭兴福教学法,能把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战经验传承下去,意义重大。
大比武现场从此,郭兴福教学法在全军得到推广,并直接催生了轰轰烈烈的大比武运动。遗憾的是,郭兴福在特殊年代身陷囹圄,直到年才被释放,回到南京步校当了教官。年,他在外出看地形时因车祸意外辞世,终年55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