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铸警魂强渡大渡河,谱写中国革命壮丽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
红军船
红军渡石碑
年5月,红军长征途经四川石棉安顺场。25日,红军冒着敌人的炮火,取得强渡大渡河的首战胜利。中国工农红军凭借着1门无炮架无瞄准镜的迫击炮、3发炮弹、1艘翘首木船、17名先锋队勇士,和不畏艰难险阻的牺牲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壮丽的篇章。
年5月20日,沿着大渡河岸向上游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方向行进,清晨的鸟鸣伴随着右侧湍急的河水声,沿途随风飘扬的鲜红党旗和树枝上悬挂的五角红星,无不映射着86年前那段红军冒着枪林弹雨奋勇向前的不朽记忆。
“红军强渡大渡河就是在这个时节,当年上游没有水库,河水比现在还要急很多。”站在大渡河畔,看着滔滔奔流的河水,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副馆长宋福刚说。
一艘木船
成红军唯一渡河工具
在纪念馆展厅内,一艘长10.5米、宽2.3米、高2.2米的木船十分引人注目,整艘船木质斑驳,锈迹斑斑,写满了岁月的痕迹。据宋福刚介绍,这艘翘首木船,也称“红军船”,当年红军正是用此样式的木船,冒着枪林弹雨,强渡大渡河,在蒋介石精心布置的大渡河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
蒋介石早就预料到红军想从安顺场渡河,三令五申让四川军阀严防死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阻止红军过河。国民党川康军阀刘文辉曾命令将所有船只收缴到对岸销毁,火烧安顺场街上所有的房子。
当时,安顺场街上大半房屋为大地主赖执中所有,赖执中让安顺场街边百姓从家里搬出来,在街面上架好柴草,并在心中打好如意算盘——红军一来就焚烧房屋,不来则不必执行命令,自然也不用承担损失。在红军到达之前,他只烧毁了渡河用的船只,留一条用于自己逃跑,并派专人看守。
然而,赖执中低估了红军的速度。年5月24日夜,红军先遣支队红一团借道彝海,冒雨急行70余公里来到距安顺场仅5公里的马鞍山。经过激战,歼灭守敌两个连,红一团趁暗夜赶到安顺场,一举打垮守敌,控制了安顺场河段。二连指挥员黄守义带战士沿河搜索船只,在大渡河下游离安顺场米处巧遇正驾船逃跑的敌人,黄守义立即下令“夺船”。战士们用机枪向空中打了一排子弹,马上跳入河里奋不顾身地冲向船只,夺得了唯一的渡河工具。
在展厅内,只见木船船体呈三角形,船首高高翘起。据宋福刚介绍,三角形的船体设计起到稳定的效果,而木船之所以“翘首”,主要有三个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确保船在行进的过程中,船首始终保持向上,慢慢地漂向对岸;其二木船要靠人在岸上拉纤,因为受力角度问题,同时需要有一名船工在船内掌握方向;另外,因大渡河没有固定的码头,靠岸后翘首方便船员上下。
当年红军到达安顺场时,正值大渡河汛期,水位上涨,河面有多米宽,由于河底凹凸不平,河面水急浪高漩涡多。“大渡河是岷江的支流,两岸群山绵延,险滩密布,水流湍急,自古就有‘天堑’之称。”石棉县委党史办主任刘洪说。红军夺得翘首木船后,本打算连夜“偷渡”过河,但由于对船的使用方法无法掌握,尝试了几次都无法把船运到上游,而且对水势也不了解,找当地有经验的船工便成了当务之急。
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红军找到“船老大”帅仕高,他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撑船,练就了一身与湍急的河水搏击的绝技。红军向帅仕高讲述了队伍的纲领、目的、任务和方针政策,后者深受感动,便同意帮忙,并盛情邀请红军战士先在他家住下,第二天凌晨他再去叫平常一起撑船的人一同前去帮助红军渡河。
5月25日清晨,在船工的帮助下,勇士们在弹雨中前进。突然,一发炮弹落在船边掀起巨浪,渡船飞速向下游漂去,撞在一块大礁石上,河水在这里形成乱流,如果再往下漂,将面临翻船的危险。危急时刻,船上的几名船工跳入冰冷的急流中,用肩膀托住船体而得以脱险。
十七勇士
渡河撕开敌军防线
在纪念馆外,一座年建成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巍然矗立,碑体正面为半圆雕红军战士头像,炯炯双眼凝视对岸,下部为十七勇士驾着当地特有的翘首木舟乘风破浪,飞渡天险浮雕,背面刻有邓小平同志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镏金大字。
不远处的安顺场渡口、大渡河边,矗立着一座“红军渡”石碑,上面的三个鲜红大字由渡河时任第一军团第一师一团团长杨得志题写。石碑旁陈列着的一艘长10.5米、宽2.3米、高2.2米的“红军船”,正是当年红军强渡大渡河时使用的翘首木船复制品。木船旁,是战士和当地船工们向木船运送武器装备的雕像,斜坡上,勇士队伍正奔向渡口。
据刘洪介绍,当时在调整渡河方案后,红军决定集结精锐装备,挑选战斗骨干作为奋勇队,夺取渡口。杨得志、一营营长孙继先接受这个重要命令后,立即进行作战动员,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官兵们争先恐后主动请缨。
孙继先从一营二连挑选了16名勇士,而队伍中一名只有16岁的小通讯员突然哭了起来,请求参加强渡,他也终于得到孙继先的特批。由此,在孙继先的带领下,17名勇士每人配备一支驳壳枪、一挺花机枪(冲锋枪)、一把马刀、几颗手榴弹,分两批次从安顺场渡口出发,驾着翘首木船,在惊涛骇浪中与守敌顽强激战,最终以无一人伤亡的奇迹完成强渡。
红军控制渡口后,又缴获两条渡船,并加紧抢渡,当地的77名船工主动加入到帮助红军渡河的队伍中。如今,在纪念馆中,还珍藏着77名船工的名单以及一些船工的照片,名单上,还特别标注了在渡河过程中牺牲的船工,以及参加红军的船工。
三发炮弹
迫击炮发挥神功
面对敌军的枪林弹雨,奋勇队强渡大渡河的成功,同样也离不开后方火力的支持和掩护。在纪念馆“大渡河”展厅的正中央,摆放着一门八二迫击炮,并用玻璃罩精心保护着。当年,红一团炮兵连长赵章成正是用同型号的迫击炮和仅有的3发炮弹,准确命中对岸的两座碉堡和地方增援部队,为奋勇队登岸创造了有利条件。
年5月25日,孙继先率十七勇士分两船强渡时,遭遇大渡河北岸碉堡里敌人的疯狂扫射。我军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奋勇队渡河,千钧一发之际,指挥战斗的团长杨得志急令赵章成开炮支援。
当时,红军的武器十分匮乏,阵营中只有2门迫击炮,这种步兵伴随武器已经算是核心装备了。赵章成一无帮手,二无炮架,三无瞄准镜,且仅剩3发宝贵的炮弹。他靠着经验进行目测和计算,沉着冷静,接连两发炮弹准确命中对岸碉堡,摧毁了敌军的两个主要火力点。
在红军木船快接近对岸时,敌军向渡口发起猛烈攻击,由于没有可依托的阵地,奋勇队在敌人机枪的强大火力压制下难以喘息。炮手赵章成打出第三发炮弹,正中敌人桥头阵地,完全打乱了敌人反扑和阻击队形。趁此机会,奋勇队勇士们冲上滩头,占领敌军设在渡口的工事,为第二船的战友们杀出一条通道,为全军渡河奠定了立足点。第二船勇士很快登岸与第一船勇士会合,与守敌展开反复争夺战后拿下桃子湾渡口,巩固了渡河点。
在这场战役中,赵章成的3发炮弹,可说是扭转乾坤,永远载入我军炮兵史册。那之后,赵章成也被称为“神炮手”,他所使用的八二迫击炮,自年进入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以来,一直是纪念馆的“镇馆之宝”。“这门炮对展馆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宋福刚说。
在这座仿唐式风格的纪念馆中,还有一处声光电布景,真实再现了当年红军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的伟大场面——一声嘹亮的冲锋号吹响,红军将士一齐向河对岸的敌人进行压制射击,在当地船工的帮助下,载有17名勇士的小船向河心斜漂过去,炮火连天,波浪滔滔,大渡河上孤舟勇,踩波踏浪杀敌寇……4分30秒的短片播放完,在场游客的掌声经久不息。
如今,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标题:《学党史铸警魂
强渡大渡河,谱写中国革命壮丽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