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四川青年为争当漂流长江第一人

-年,一位35岁四川青年尧茂书扬言要成为“漂流长江的第一人”,这一时间引来他的家人们及同事们的不解。在那个年代,刚改革开放不久,经济发展有所上升,小有成就的他是有实力去做那件事,但大多数人都挣扎在温饱线上,是不是“吃饱撑着没事做!”

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尧茂书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付诸行动。他漂流长江能成功吗?结局会是怎样?我想说结局是悲壮的,过程是精彩的。

尧茂书为漂长江葬身于波涛汹涌的江水中,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你认为他这样做,值得吗?

对长江情有独钟

尧茂书于年出生在四川乐山市市区,他从小在长江边上长大的,对长江情有独钟,与水有不解之缘,时常畅游岷江,练就一身好本领。

小小年纪的他对长江抱有很大的幻想,有一天他对父亲说:“长江的水是从哪里来?流到哪里去?”

父亲回答说:“这水从很远的雪山来,流到蓝蓝的大海里,古老的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条龙!”

从这时起,在尧茂书的心中种下“探索长江”的种子。他说我长大要去长江的源头看看,父亲听他这么一说,哈哈大笑,也没放在心上。

尧茂书少年时期喜欢运动,爱好摄影、游泳,时常拿着相机到处拍,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辞辛苦请教老师傅教他摄影。由于过于执着,尧茂书的摄影技术越来越娴熟,没成想他的这项爱好成为他今后的职业。

随着他的摄影作品拍得越来越好,许多报刊与杂志所找他签约,在摄影界小有名气。

出名后的他,西南交通大学聘请他当电教室专职摄影员,负责在电教室制作幻灯片、电教片来配合教学,中国铁道出版社还邀请他担任特约摄影记者,尧茂书从此成为了一个职业摄影师。

空闲之余,尧茂书会拿着相机穿梭在西南山区,跋山涉水,见证祖国的大好河山。

为首漂长江作准备

年,尧茂书偶然间看到一本《地理》杂志刊登日本“探索家植村植己已成功完成漂流亚马逊河”的消息,这让他深受鼓舞。

日本探索家植村植己为了完成探索目标,竟然跑到国外去探索。中国地大物博,完全不需要去国外,尧茂书想着长江从没有人漂流过,他想成为“漂流长江的第一人”。

当他看到一本由国家考察队拍摄的《长江》画册时,被长江的雄伟壮丽的图片所吸引,但他发现长江源头的照片却很少,这不免让人感到遗憾,也更加坚定尧茂书漂流长江的想法。

有想法是好事,接下来就是行动,准备漂流长江。尧茂书将自己漂流长江的想法告诉了哥哥尧茂江,哥哥尧茂江听到弟弟要去漂流长江感到很震惊,因为他知道漂流长江是非常危险的事情,里面不确定性因素太多。

哥哥劝弟弟尧茂书不要一时兴起,但尧茂书比较执拗,死磕到底。他的家人说过:“他决定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劝说无效后,哥哥只好作罢,转而支持他。

尧茂书将《漂流长江的计划书》申报给国家体委,但迟迟没有得到批准。尧茂书没有灰心,他依然为漂流长江作准备。他并不是一腔热血地盲目地去做漂流,而是经过一定的科学实地考察,备足了功课。

他首先要了解怎么去长江漂流?以及哪些注意事项,研究长江边上的气候变化,了解长江边上的风土人情,特地拜访全程徒步考察黄河边上情况的杨联康。

他花了几年的时间去研究关于长江及长江周边牧民的情况。他虽然会游泳,但不会漂流,于是他就买来旧的橡皮筏,将其终日泡在水库中,努力学习橡皮筏驾驶技术。

为了得到更好的体验,在年,尧茂书自费来到长江源头实地考察,并到大渡河、沱沱河等地对橡皮筏越险滩技术作了尝试。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漂流长江之前,他确保万无一失,来到金沙江、大渡河进行漂流演练,漂流距离已达一千多公里。他准备在年八九月份漂流长江。

提前实施计划

年年底,他将这几年的准备工作撰写了一份报告《关于对长江进行漂流探险和拍摄工作的报告》提交给国家体委,详细阐述了他为漂流长江进行的准备工作,称自己将在明年8月开始漂流长江。

可是这份报告石沉大海,没得到任何回复。却在无意间听到美国探索家肯.沃伦将要在明年的9月份漂流长江。

这下,让尧茂书急了,他说:“长江是我们中国人的母亲河,怎能让外国人进行首漂呢?应该要我们中国人来完成首漂任务,不然我们的脸面往哪搁?”

强烈的民族使命感驱使他要赶在美国人之前进行漂流任务,他的计划不得不提前实施,决定6月底进行。

他知道此去凶多吉少,有可能就会葬身大江之中,他安排好自己的后事,他劝妻子刘健蓉将腹中胎儿打掉,是不是有点残忍,因为他知道如果出现意外,妻子可以无后顾之忧再嫁。他是深爱自己的妻子的,妻子比他小近10岁,平常对她呵护有加。

接下来他向单位办理停薪留职,请了几个月的长假。他走了,就意味着同事们的工作量加大了,同事们都感到抱怨与不解,背后议论他“不务正业,爱出风头”,长江那么平坦,还需漂流吗?

不仅仅是他的同事们觉得不理解,他的家人们也觉得想不通,有着稳定的工作,何必冒险探索长江呢?那是探索家们干的事。

面对同事们与家人们的不理解,尧茂书决定坚持到底。临走之前,尧茂书兄弟俩与老父亲吃了一顿饭,父亲做了他爱吃的回锅肉给他吃,尧茂书泪眼婆娑,跪别父母,与哥哥尧茂江踏上冒险征程,就像“壮士”出征一样。

漂流之旅,不幸遇难

哥哥尧茂江向单位请了一个月假,陪他一起探索漂流长江。年3月底尧茂书弟兄俩取道兰州、西宁,过青海湖,越过柴达木盆地,经西藏翻过唐古拉山,6月上旬赶到长江源头。

年5月31日,尧茂书兄弟俩带着自制的“龙的传人”号橡皮艇及大批行装乘坐火车抵达青海西宁,然后乘汽车、马和牦牛,历经千辛万苦,奔波11天终于到达长江的源头——格拉丹冬雪山脚下,踏着松软的雪,爬上姜根迪如冰川,在冰川上插上西南交大的校旗,尧茂江帮弟弟拍下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尧茂书开心得像个孩子,扑在冰川上仔细听着下面的涓涓细流,动情地说道:“多少年了,想不到我这一辈子真的到了长江源头”,此时,这位壮汉泪流满面。

兄弟俩在长江源头仔细考察几天后,接下来就是惊心动魄的漂流之旅。由于长江源头的水浅,橡皮艇无法在水中划行,尧茂书兄弟俩只能在冰冷的水中推着橡皮筏前行。一个月下来,两人瘦了10多斤。由于缺乏维生素和高原强烈紫外线的照射,他们嘴脸几度脱皮溃烂,稍一张嘴,就会拉烂嘴皮。

6月24日,他们漂完公里的沱沱河,哥哥的假期到期了,该回去上班了。尧茂江带着第一批成果,18本彩色电视胶片和几十个胶卷,含泪告别弟弟,接下来的路要靠尧茂书一个人走。

一个人去漂流,最难忍的是孤独寂寞,还要面对长江滔滔江水,气候恶劣,潜在很多的危险。水浪、冰雹、雨雪交替打进舱内,尧茂书整日泡在水淋淋舱内划行。天黑露宿,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烤一下火、晒被子、衣服。

7月3日,划行到通天河,进入万里长江第一个峡谷,一入峡口,劲风逆流而上,巨浪迎面扑来,船行十分困难。

在划行的过程中,还遇到过狼群野兽,尧茂书拿着匕首与它们对峙,进行殊死搏斗,他筏上的粮食被野兽吃光。他只好饿肚子,直到两天后,他遇到当地的游牧藏民,买下糍粑和牛肉干才得以果腹。

进入通天河后,江流开始咆哮起来。一个接一个峡谷,江水如万马奔腾。

7月6日,尧茂书写道:

“在船上选好角度,拍了照。只听前面水声大吼,吃惊不小。匆忙系好机子,躲也来不及,只见波浪排山倒海向我压来……我奋力划桨,越过浪峰,又陷进浪谷,一个几米高的飞浪对着船首劈来,我心想‘坏了!’波浪涌进船舱里,将我一身打湿,舱中积满了水。我拚命划桨,全身神经集于一念:‘翻过浪’。”

终于,尧茂书战胜了激流,他称7月6日为最惊险一日。

他躲过了最为惊险一日,但后面的漂流也是困难重重、险象环生。尧茂书凭借坚毅果敢面对未来挑战。

7月10日,他漂到七渡囗。7月15日,他漂经一藏民地区,当地藏民正在举行祭神活动,藏民们在岸边远远看到江中身穿红衣服正在漂流的尧茂书,以为是神灵降临,赶紧请他上岸,顶礼膜拜。

尧茂书说明情况后,念完消灾经后,被寺中住持送回江边,继续漂流。

他漂完通天河后,进入金沙江,没成想这是他人生的最后一站。7月24日,他在漂行了公里后,于金沙江段触礁身亡。7月24日下午,当地藏民在直门达下游几十公里处,发现江心的石头上倒扣着红色的橡皮船"龙的传人号",散落着尧茂书的猎枪、相机、笔记、证件……首漂长江的勇士尧茂书在漂流33天、行程公里后,长眠于万里长江的滚滚波涛之中。

对“首漂长江”的思考,他值不值得?

尧茂书为探索长江,献出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尽管在他遇难后,被授予诸多荣誉,什么“十大杰出青年”、“革命烈士”等等,但也有人认为他为争当“漂长江第一人”,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不值得?

我们不禁要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的质量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它的厚度。虽然尧茂书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5岁,但为我国探索长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他死得其所。

有人会认为他的行为是激进的冒险主义,以一己之力战胜自然力量。但没有冒险哪来的前进,人类文明就是在不断探索中前进,这个过程是艰难困苦的,甚至会牺牲生命。科学实验不正是从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教训,再到逐步完备条件直至成功。

尧茂书当听到美国人将要探索长江时,他想到的是自己的国家,他想成为第一个漂流长江的中国人,并不是一种狭隘的“争强好胜”的个人行为。

尧茂书本可安稳地过一生,他却勇敢站出来挑战漂流长江,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追求安稳一生,本无可厚非,但更多的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而尧茂书就是那个负重前行的人,从他被国家授予诸多荣誉来看,他“以身殉国”,死得其所。

他的壮举向世界宣告:中国人并不缺乏征服大自然的勇气和力量,中国人完全具备为实现宏伟理想而勇于探索、勇于开拓、不怕艰难、不怕牺牲的勇气!给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81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