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蓄多民族文脉大凉山努力成为四川省文艺副
封面新闻记者席秦岭罗石芊周翼
从年10月1日建区起,凉山彝族自治州在历史长河里,已跋涉了70年。在凉山建州七十年之际,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和中共凉山州委宣传部联袂推出“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跃70年”特别报道,以卫星为眼,从50万米以上的高空穿透星云,用卫星地图、史料照片及视频和最新照片及视频,见证凉山70年的进化史。
年泸沽湖卫星地图图片来源:国星宇航
年西昌邛海卫星地图图片来源:国星宇航
今天,我们走进文化风光专题,看看70年间,这块六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厚重的文化在积淀,新物种在生长……
文化积淀
千年彝族文化在此生长
约3世纪时,古侯、曲湟两支彝族先民,便从今天的云南昭通地区迁入凉山。此后,两支彝族先民子孙在此繁衍生息,人丁兴旺。人口覆盖凉山大部分地区,成为凉山彝族的一大来源。
火,千年来备受彝族人崇拜,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不仅是彝族人的狂欢节,随着文化的交流互通,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地人也会慕名而来,感受彝族火文化。俄底尔以摄
泸沽湖畔,生活着我国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摩梭人,因此又被称为“东方女儿国”。摩梭人一直沿袭着母系氏族传统,至今都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等习俗,被称为母系氏族“活化石”。邹森摄
在德昌,傈僳族文化源远流长左文孝摄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是一项古老的纯手工技艺,传说中发源于喜德县依洛乡,在当地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图片来源:中共喜德县委宣传部
藏族,作为14个世居民族之一,在凉山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胡小平摄影
千年繁衍生长,如今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已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的地区,境内有汉、彝、藏、回、蒙古等14个世居民族。不同的民族文化灿若星河,散布大凉山的每个角落,让这里成为多民族文化的聚宝盆。
每年火把节,彝族儿女穿着盛装,跳起朵洛荷迎接“东方狂欢节”英比韦慕摄
会理会议纪念碑黄正伟摄影
如今的彝海结盟景区,作为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吸引无数游客纷至沓来。图片来源:覃勇
如今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万众瞩目,无数卫星从这里起飞,嫦娥四号在此发射,在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首探月背。图片来源:蒋志康
11月1日,“重启”后的西昌建昌古城正式开街,余年历史古城再现“荣光”。张祺摄
除了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大国重器西昌卫星基地坐落于此,红色文化在此积蓄,南丝绸之路上的故事代代相传......
秀丽风光
峡谷、山地、湖泊
多样景观铸就人间仙境
凉山地处川西南横断山系东北缘,界于四川盆地和云南省中部高原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高、南部低。地表起伏大,地形崎岖,峰峦起伏,气势雄伟,河谷幽深,壁垂千仞,高差悬殊。
每到冬天,乐安湿地就会成为黑颈鹤的乐园,成千上万的黑颈鹤在这里驻留休息。吉斯小鹰供图
乐安湿地是目前已知四川唯一的黑鹳种群越冬地,每年冬天,从青藏高原迁徙来的黑鹳会在这里驻足停留。除了黑鹳,黑颈鹤、赤麻鸭也是这里的“常客”。张东供图
龙头山大断崖下,一个个圆坑散落排列,宛如外星世界。杨勇摄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这里塑造了绝美的风光,螺髻山、恰朗多吉、大渡河大峡谷等自然风光每年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马湖、邛海、乐安湿地、泸沽湖等湖泊湿地成为无数动物栖息的好处所,为维护生物多样性,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贡献了凉山力量。
龙头山大断崖,曾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地球的边缘”。唐晓军摄
凉山海拔最高的山恰朗多吉。叶昌云摄影
雷波马湖,因湖中有龙马传说而得名。魏纯俊摄
雪山映照下的木里,一派好风光。张梁摄影
泸沽湖晨曦盐源县委宣传部供图张元华拍摄
越西水观音图片来源:越西县融媒体中心
白雪皑皑下,国家4A级旅游景区灵山寺银装素裹。图片来源:姚远
冬季的观音桥,白雪皑皑下,湖面倒映出岸上的树影。图片提供:余寒
云雾深处,当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山、人、云合为一体,成为绝美的合影。杨勇摄
作为大凉山北部的第一高峰,阳糯雪山海拔米,山顶终年积雪,山中有较为完整的古冰川遗迹。白雪皑皑下,晨曦微光洒向山顶,美不胜收。图片提供:余寒
普格县境内的螺髻山。英比韦慕摄
凯地里拉温泉享有中国第一氟泉的美誉。图片提供:中共宁南县委宣传部
木里长海水流清澈,牛羊肥美。邹森摄影
泸沽湖海鸥盐源县委宣传部供图,邹森拍摄
西昌邛海湿地图片来源:中共西昌市委宣传部
大渡河大峡谷落差巨大,形成险峻的地理风貌。图片来源:甘洛县融媒体中心
泸沽湖王妃岛盐源县委宣传部供图,邹森拍摄
参考文献
[1]凉山彝族自治州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凉山彝族自治州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
[2]凉山彝族自治州史志办公室凉山.历史大事记—[Z].西昌:准新出图()第67号内部印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