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高原水镜天府之心饮水思源,高原

▌俯瞰三岔湖蒋大豆子摄

文/樊奔“编者按

三岔湖地处四川盆地中央龙泉山的脚下,正是它将龙泉山堵住的岷江流水迎接过来,灌溉了川中丘陵地区,和长江及其在四川的几条支流一起,造就了四川盆地的“天府”美誉。可见,从人文地理的角度,三岔湖是和青藏高原、长江水系、四川盆地密切相关的,种种玄机构建了其“高原水镜天府之心”的全国高度。

同样,从城市群的角度,以其对资阳、眉山的重要性,及其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特殊地理区位,三岔湖都可谓是成渝两大城市的黄金结点,是兼具蜀文化“阴”和巴文化“阳”的山水新城,其价值远远超过了一处旅游景点,而上升到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联动的层面。

“一湖皆全,有容乃大”,三岔湖是充满智慧的,在山水相映、林岛互衬的梦幻意境中,大气平和、过犹不及、吾我两忘的人生哲理都从三岔湖发散开来,点拨我们如何去理解世事万物,天地之道。

让我们聚焦三岔湖,去发现它的价值,去感受发展的灵光。

身处内陆的成都平原,在人们的普遍印象里,一直与“浩瀚水域”无缘,也因此,有关成都缺失“蓝色文明”的说法,一直成为外界对四川盆地诟病的说词之一。

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其实在四川盆地深处,天府之国的府地位置,早从七十年代起,就躺着一片辽阔浩瀚的大湖:水域宽广,湖岸线蜿蜒曲长,岛屿众多,飞鸟翔集,这阔达27平方公里的水面,比杭州西湖还大3倍,这就是四川省第二大湖——三岔湖。

如果说,“蓝色文明”通过欧亚大陆桥途径在成都得以交汇,那么,天府之国的“绿色文明”则得天独厚、近在咫尺。而当我们沿着三岔湖水源回溯,顺着东风渠、岷江内江、都江堰、岷江正流一直往北,将直达江源岷山。探秘其流源,我们便会愈加惊奇:三岔湖“血源高贵”,当发源于神秘青藏高原的浩荡水流,在翻山越岭,进入四川盆地后,竟奇迹般地在简阳三岔湖地带汇成了如此阔达水面,宛若与高原遥相呼应的巨大宝镜,而其与四川盆地、与长江水系、青藏高原血脉相联的种种玄机,则使其跳出简单的行政区划界定,上升到“高原水镜,天府之心”的全国高度。

溯源江上,从青藏高原到盆地天府

四川简阳龙泉山东麓,三岔镇。现年三四十岁的成都人,依然对这里保持着难忘的儿时回忆,这片“横空出世”的水域,曾圆了盆地娃娃最早的“耍水”梦想。

如此一片浩淼优美的水从何而来?沿三岔湖水流一路回溯,顺着东风渠、岷江内江、都江堰、岷江正流一直往北,将直达江源岷山。儒家重要经典《尚书》,可以算成是中国最早的地理志。《尚书·夏书》中有很重要的一句:“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因而,在明末以前漫长的岁月里,历代学者都把岷山当成长江的发源地,将岷江当成长江的正源。直到明代徐霞客写下《江源考》,指出江源应属金沙江,但按照“河源唯远”的原则,沱河才是真正的源头。由此人们不难发现,三岔湖的水因子里有悠久的古蜀文明,与“岷山导江”的传说与古羌人自岷山东移至成都平原的古蜀起源历程一脉相连,它也是岷江从高原到平原,再从平原到丘陵的过度点。

无论是岷江还是岷山,都是依托青藏高原而生的。青藏高原是世界的第三极,中国的第一极。这里,雪山绵亘,冰川蜿蜒、湖泊广步,东南亚大陆著名的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便发源于此。青藏高原是人类文明的生命带。

同时青藏高原江源地区是一块可爱的宝地。这里不仅是长江水资源的宝库,而且动物、植物、矿产、地热等各种自然资源也相当丰富。这些都从源头上成为三岔湖的富庶基因。

青藏高原一西一东,有两个千万人口以上的国际城市,即新德里和成都。川藏铁路的开通,更巩固了成都的门户地位,三岔湖是成都经济圈的要地,也通过成都和青藏高原联系起来,成为青藏高原衍生出的高原文化、巴蜀文化、藏文化、水文化、道文化等多元文化的承载地。“三岔”代表了多元,“湖”意味着包容,“有容乃大”,“一湖皆全”,世事万物,文化之道,都在“三岔湖”三字和其本身中体现出来,可谓“高原水镜”。

▌三岔湖郑毅摄

那么三岔湖的“天府之心”又是怎样体现的?

从青藏高原发源的金沙江,在攀枝花接纳了雅砻江,便进入了四川盆地,在宜宾和岷江汇合后才称为长江,宜宾到湖北宜昌段被称为川江,川江就像一条彩色的缎带,缠绕在四川盆地东南边缘。

川江以北,有三条南北走向的大支流,西为岷江,在乐山接纳大渡河和青衣江后南流至宜宾入长江,孕育了成都平原和川南丘陵;中间为沱江,流经川中主要工业区德阳、资阳、内江等地,在泸州入长江,西为嘉陵江,与岷江类似,在合川接纳涪江和渠江后南流至重庆入长江,孕育了盆地东部的广元、南充、重庆地区。

在岷江和沱江之间,有呈南北走向的龙泉山,龙泉山脚的三岔湖正是岷沱水系的连接点;在嘉陵江和呈南北走向的长江之间,也有呈南北走向的华蓥山。整个四川盆地正由龙泉山、华蓥山切分为三部分,龙泉山以西为成都平原,两山之间为川中丘陵,华蓥山以东为平行岭谷。

三岔湖就处于这样一个水脉龙形的盆地之心,正所谓有山有水、南北贯通、东西连接,加上周边的浅丘、平原、温润的气候,才催生了三岔湖的宽广和富饶。

引水上山,都江堰水灌盆地

四川盆地的精华当数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成都平原之所以能成为盆地精华,除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外,当归功于都江堰水利工程了。作为一个以历史跨度大、工程规模大、科技含量大、灌区范围大、社会经济效益大为特点的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特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在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是最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设施。

由年的万亩发展到年代的多万亩,并在新灌区相应建造了黑龙滩、三岔、鲁班、继光等10座大中型水库,余座小型水库,以及许多渠系建筑物、中小型水电站和水站。目前,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是拥有远东最大排灌能力,能灌、能排、能发电、能航运的综合水利枢纽,也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第一站。据测算,其一天一夜的抽水量,如果注入宽深1米的水渠,可以绕地球一周。

▌都江堰水利工程张艳摄

除了浇灌着肥沃的成都平原,都江堰灌区还覆盖了川中北南丘陵地区,之所以能突破都江堰之水东流的龙泉山屏障,得益于上实际70年代简阳、仁寿、德阳在龙泉山的挖洞引水工程,三岔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三岔湖的上游连穿成都而过的都江堰上游水系,为简阳最重要的水利工程,影晌力幅射整个资阳,下接眉山、内江水系;而周边,石盘、黑龙潭、老鹰等水库,如众星捧月般,围绕三岔湖差落展开,形成独特的水库群系,三岔湖以不可多得的奇特水系面貌,在四川盆地水系格局中占有极其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同时,它位于都江堰灌区(成都经济圈)的中心和四川盆地的平原向丘陵过度的节点,正是它将龙泉山堵住的岷江流水迎接过来,灌溉了川中丘陵地区,和长江及其在四川的几条支流一起,见证了天府之国的繁荣历程,这又是“天府之心”的强力佐证。

▌都江堰龙泉山灌区水利工程纪念碑

都江堰灌区作为横贯大成都经济圈的“水脉”,可以说把控着未来的“经济命脉”,其意义非常重大。三岔湖作为都江堰灌区在川中的重要节点,也是简阳最重要的优势资源之一,无论是既有的自然人文积淀,还是在当今简阳整体战略布署的策略中,都具有重要地位。

(编辑自《读城》杂志年9月刊)

撰文

樊奔

供图

网络(侵删)

主编

晨曦

责编

Jamie

美编

清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78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