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5岁被判处凌迟,体格太小割不到三千刀,

北京中科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古书中记载:凌迟者,先断其支体,乃抉其吭。可见凌迟之刑即使是放在有诸多酷刑的古代,那也是极为残忍的刑罚。随着氏族社会的消亡,人类文明衍生出了阶级,随之而来的是阶级统治中的压迫和剥削,为了震慑反抗统治和破坏规则的人,刑罚出现了。

要知道在旧社会,人们发明并使用了许多严苛残酷的刑罚手段,苏妲己发明的炮烙之刑,吕后和武则天都用过的人彘之刑,灭了方孝儒十族的诛连,以及常出现在许多古代背景的影视剧里的凌迟,分尸、车裂、剥皮萱草……每一个都是令人闻之胆寒、谈之色变的。

而凌迟之刑是唐朝以后才出现的极为残忍的死刑,最开始的时候凌迟要在犯人身上割满八刀之后才让犯人死去,后来又发展成割一百二十刀。

太平天国

到了最后的明清两朝,凌迟的标准就达到了惊人的一千刀到三千刀,到了最后更是被定为要割满刀。一个死囚犯要承受千刀万剐之后才在无尽的痛苦中死去,这无疑对刽子手和犯人都有较高的要求。

甚至在工业革命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西方国家都曾将凌迟的刑罚当成抨击当时的中国野蛮的铁证,而使关于这种酷刑的传说在当时的西方广为流传。

历史上就曾有过这么一个人,他在五岁时被判了凌迟之刑,但一个五岁小孩的血肉之躯又怎么能承受得了这样残忍的酷刑,小小的身体又怎么割得满刀这个惊人的数目。最让人不忿的是当时皇帝在得知后下令:先把小孩养大了再动刀。

这一切都要从小孩的父亲,被称为石敢当的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说起。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

石达开的出身

年,在晚清这个风雨飘摇的动荡岁月里,广西一个较为富裕的农民家庭新添了一个男婴,被取名为石达开。

石达开9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原本富裕的生活一下子被艰难起来,小小年纪的石达开也不得已为了生计开始四处奔波。

在多年的艰辛生活中石达开和当时的老百姓一样被朝廷搜刮剥削,被逼着偿还战争赔款,生活中苦不堪言的石达开渐渐对世道充满了愤怒。

家庭生活的前后落差和生计的艰辛在这个十几岁的少年内心里催生出反抗的萌芽,这个时候洪秀全出现在他的生命里,疏为难得的是两人在许多问题的看法竟是不谋而合。

二人一拍即合,时年仅16岁的石达开被洪秀全劝说动员加入了太平天国的起义运动,并很快成为起义部队中的重要将领,仅仅两三年间便开始指挥千军万马。

洪秀全

被封翼王,功成名就

太平天国运动在当时的背景下很快壮大起来,石达开又在太平天国的起义中屡立战功,20岁的时候,便被封为了翼王。

被封王四年后,石达开与时年44岁的名将曾国藩在九江、湖口打响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这场当时轰动一时的战役一度被后人认为是石达开征战一生中最辉煌的一次战役。之后石达开又率领起义部队南征北战开辟了太平军的河西基地,多次击退了来犯的清军。

而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却在如日中天的时候遭遇巨大的危机,起义军中的许多将领开始浸淫在眼前的权力富贵中,安于现状、享乐当今,而这些直接导致了天京事变的发生。

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内部许多人的野心和欲望越发壮大,各将领派系间争权夺利愈演愈烈,甚至开始威胁到起义根据地的存亡,石达开与洪秀全和太平天国之间分歧和矛盾也日渐增多,最终石达开带领了一支军队撤离了天京。

打算带领军队去往四川,夺取川康一带建立自己的政权,自立门户,从而使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抱负得以施展。

天京事变

兵败被俘,惨遭凌迟

石达开的军队从当时的天京(今南京)一路向四川开进,需要渡过大渡河,到了渡口的石达开却因夫人新产,为了庆祝这一喜事让大军在渡口上耽误了三天时间,这也使得自己手下这支原本占有一定优势的孤军在大渡河口被清军彻底包围,再没有回天之力。

双方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谈判后,石达开与清军达成协议决定投降,没想到投降后,清军并没有遵守事先双方商定的协议,而是将石达开手下的军队全部杀害,石达开自己也被处以凌迟之刑,当时一起被判凌迟的就有石达开五岁的幼子。

临到行刑时刽子手却发现这个只有五岁大小的孩子根本不可能承受得了在身上割刀这样的残酷刑罚,而且五岁的小身板也很难割满刀。

凌迟

按照当时的规定,被处以凌迟这种极刑的犯人都是一些穷凶极恶、杀人放火的大逆之犯,为了警示世人,惩戒罪犯。所以行刑的时候刽子手需要在人犯身上割满刀,一直到最后一刀下去,人犯才能气绝身亡。

通过凌迟而亡的人,显然在漫长的受刑过程中,会在身体和心理的极度痛苦中离开人世。而这也是为了警醒世人:若敢作奸犯科,这就是下场。因此如果割不满这刀人犯就死了,那掌刑的刽子手也要受到处罚。

于是刽子手就将这个五岁孩童体格较小,割不满刀的事情向皇帝做了汇报请示,皇帝一听,觉得刽子手的话也不无道理,当即放话:先将他养有牢中,等长大了再割。

刽子手

后来石达开的儿子虽然没有等来长大行刑便被“养”死于狱中,对于这个小男孩或许这是个比凌迟更好的结局。

但从当时军队士兵对这种残忍的冷漠和皇帝对事情的处理上也可见当时的统治力量和统治者已经残忍得丧心病狂到了何种地步,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底层人民在这样的压迫下的生活已经到苦不堪言的程度。

(注:光绪三十一年(年)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向清廷奏请删除凌迟等残忍的重刑,清廷批准后下令将凌迟和枭首、戮尸等法“永远删除,俱改斩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42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