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畔的小县城,有一座300多年历
在甘孜州的最东边,有一座小县城名为“泸定”,作为甘孜州的东大门,也是游客进出川藏线的必经之地。大渡河滋养下的泸定县,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风景秀丽,气候怡人。藏汉结合的建筑沿江依山而建,风格也极为古朴,从人们的言语交谈,穿着服饰,可以看出这里也生活着不少藏族人。虽然县城不是很大,但是凭借优良的自然环境,以及便捷的交通等诸多优势,生活在这里的居民还是比较多,平时也能看到很多外来游客,所以,小县城也十分热闹。
来到泸定县旅游的人,多半都是因为曾经在语文课本上读到过关于“红军飞夺泸定桥战役”的故事。在前往泸定桥的路途中,一路上都能看到大渡河的身影,因为处于枯水季节,水量不是很大,所以,它给人的印象是温和的,但实际上,这里也曾发生过太多的故事。
资料显示:
“唐代太和三年的时候,南诏国入侵四川,且有很多人成为了俘虏,因为不甘心,数千人的俘虏最后选择投河而死”。
公元年的时候,《读史方舆纪要》里面也清楚的记载了“投河溺死者数万人”。
但更多人熟知的应该是石达开率部四万大军在大渡河全军覆没,以及之后的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红军浩浩荡荡来到了大渡河。
前往泸定桥的过程中,脑海中浮现出了很多历史故事,不一会儿就达到了泸定桥,它修建于年,距今已有多年历史了,东西两个桥头,桥长.67米,宽3米。看着桥上来来往往的人群,显得十分从容,自己也迫不及待想要走到桥上去,感受一些红军当年跨越大渡河的艰险。
如今横跨在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两边依旧是粗大的铁索,且脚下还铺上了比较坚实的木板,但走在上面,依旧感觉摇摇晃晃,甚至会有头晕的感觉。要知道,当年红军飞夺大渡河的时候,只能紧握铁索,而且还要顶着炮火,想想都觉得惊心动魄。而不少游客为了感受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的艰险,还会穿上红军的服装,身临其境。
以前只是在语文课本上,历史课本上,或者通过电视,电影了解到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故事,而当你真正来到泸定桥的时候,那些脑海中深刻的文字也变得更加生动,直观。这是一座生活气息十分浓郁的小县城,虽然没有高楼大厦,但可以充分感受到这里人们生活十分幸福,而能够拥有这一切美好生活,除了依靠当地人自己的努力奋斗以外,更离不开当年红军英雄们的无悔付出。
在泸定县旅游的时候,还听当地人说这里有一种十分香甜的美食,到底是什么呢?那就是玉米馍馍,当地人也称之为锅盔,一般作为早餐,根据喜好,可以搭配酥油茶、牛奶,或者清茶。比较有名的一家就是“老任家玉米馍馍”,而要品尝这一美食,还得去当地的农贸市场,老板说,虽然生意好,但也很辛苦,基本上每天凌晨1点左右就要开始和面,蒸馍。一个馍的重量大约为7.8两,里面主要的原材料就是玉米,同时还掺杂有白糖、鸡蛋,老板还说,想要蒸出美味香甜的玉米馍馍,一定要使用经大渡河水灌溉过的玉米。虽然玉米馍馍的个头大,但因为存放时间比较长,即便是夏季,保质期也有一两天左右。所以,泸定县人如果要外出走亲戚,打工,都会随身携带几个玉米馍馍。
每次到一个地方旅游,总是会有当地人向我推荐他们的家乡美食。玉米馍馍看似很普通,但对于泸定县人而言,就是故乡最独特的味道,而当我在另外一个城市看到这样的玉米馍馍时候,一定也会不经意想起我在泸定县的难忘旅游故事。
随着外来游客的增多,小县城的居民开始从事旅游业工作,比如,开设民宿、客栈,农家乐,一方面为游客提供特色的旅游服务,另一方面也从中获取了十分不错的收益。现在回过头来看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在当时特殊时代背景下改变了国家的命运,而在今天,基于旅游业发展,则改变了很多泸定县人的命运。同样,今天我们能够获得美好幸福的生活,除了感谢自己,也不要忘记感谢那些为新中国建设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英雄人物。大家对于泸定这个小县城,有什么看法和感受呢?欢迎留言分享哦!
我是皮皮猴,专注分享旅游中的所见所闻,也欢迎你的旅游故事分享!(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