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长征时,泸定桥有可能是红四团和红
年10月,中央红军从闽西、赣南出发,开始战略转移。年5月,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经会理、德昌、泸沽向大渡河挺进。红军开始选择的渡河地点在安顺场。红军到达大渡河南岸安顺场虽然占领了渡口,但由于安顺场段水深流急,无法架设浮桥,而且红军仅找到4只小船,大部队难以迅速过河。5月26日,毛周朱决定中央红军主力火速抢占距离安顺场里的泸定桥。在后有追兵的危急情势下,能否夺取大渡河唯一的这座桥梁——泸定桥,就成为红军是否能够胜利渡河、脱离险境的关键。据党史军史记载,28日,中央军委电令红一军团,限左路军于29日夺取泸定桥。接令后红四团昼夜兼行华里山路,于29日晨到达泸定桥西岸。关于“飞夺泸定桥”之战,无论最权威的党史军史,还是其他官方记载的史料,均一致认定泸定桥是红一军团的红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下的二连连长廖大珠率领22名突击队员夺取的。但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原主席覃应机年出版的回忆录《硝烟岁月》中叙述,泸定桥是他率领的红三军团的红十三团(团长彭雪枫、政委李干辉)下的侦察连12名勇士拿下来的,不是杨成武的红四团夺取。
对此,作为广西壮族人的我颇感诧异,于是便查阅查找有关资料,包括一些质疑的网文和《飞夺泸定桥》原作者——原红一军团宣传科长彭加伦之子所写的反驳文章。根据这些资料尤其是当时的《林彪关于红四团已攻占泸定桥致朱德等电》、《朱德关于我军迅速通过大渡河向天全地域集中的部署致各军团电》、陈云《随军西行见闻录》、黄克诚《我在红三军团的经历》、罗华生(红四团党代表)《强渡大渡河泸定桥的经过》、成仿吾(参加长征的文学家)《长征回忆录》、萧锋(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三团政委)《长征日记》,以及《彭德怀自述》和红三军团重要将领伍修权、张爱萍、张宗逊、李志民、刘志坚、张震、王平、裴周玉等的回忆文章等史料,泸定桥为红一军团的红四团下的二连连长廖大珠率领22名突击队员夺取确凿无疑。
但作为当时红三军团红十三团下的侦察连指导员的覃应机对于此战的回忆也相当具体和详细,其中11名参与夺桥的部下中有8人的名字和籍贯记得很清楚,所叙述的情况如天主教堂、铁索桥、城在对岸等也与当时的情景基本吻合,表明覃应机所说的地方为泸定桥无疑。作为解放后曾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的他在回忆录中对“飞夺泸定桥”有如此具体详细的回忆,自然不会是毫无根据和胡说八道。那么,既然泸定桥是红一军团的红四团夺取已经确凿无疑,覃应机的回忆又当如何解释呢?
依据查阅到资料,本人认为,泸定桥有可能在红四团夺取并冲过桥后,守桥敌人并未溃散走远并趁我后续部队未及时跟上而再次占领桥头,红十三团随后赶到再次实施夺桥行动。根据是,中央军委当时的部署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左路军由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前锋攻击前进。从这个部署可以看出,左路军包括红三军团。虽然彭德怀和红三军团一部已从安顺场过河,但因安顺场当时只有4只小船,红三军团不可能全部由此渡过,部分部队只好编入左路军,其中就有可能包括覃应机所在的红十三团。因此,当红四团夺桥并攻占泸定城,因后续部队未及时跟上而被敌人再次占领桥头,或者是6月2日主力部队离开泸定城继续北上后,泸定桥东桥头再次被敌人占守,而覃应机所在的红十三团等少量后续部队这时才赶到泸定桥。由于敌人已经被前头红四团勇往直前的气势和急攻猛打吓破了胆,当覃应机侦察连夺桥的时候,敌人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这正好与覃应机回忆录中所说的“他们早已侦查清楚对岸只是少数地方杂牌部队(很可能是民团),所以,夺桥行动从一开始就只安排了12个人冲锋,扔了几颗手榴弹,敌人就跑了,红军没有伤亡”相吻合。
《飞夺泸定桥》原作者彭加伦之子反驳文说,可能是覃应机先生把夺桥的地址记混了。《朱德关于我军突破敌雅州、芦山、天全防线的部署》(年6月5日)中也记载:“……三、三军团有夺取天全之龙衣、沙坝头两铁索桥,并相机袭占天全的任务。雪枫(时任红十三团团长)率先头两个团由现驻地经思金坝,以一部夺取沙坝头,主力夺取龙衣。成功则相机袭占天全,不成则进行下游架桥”。据此,覃应机所过的铁索桥,应当在龙衣或者沙坝头铁索桥。但如果红十三团真的是过龙衣或者沙坝头铁索桥,那覃应机所记述的“泸定桥”周边景物与当时泸定桥周边景物基本一致又如何解释?因为龙衣或者沙坝头铁索桥与泸定桥周边景物显然是不一样的。所以,红十三团可能过龙衣或者沙坝头铁索桥的推测也难以成立。除非覃老先生故意把当年红十三团过的铁索桥的周边景物描写成泸定桥的周边景物。
历史是复杂的,尤其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长征路上,亲历者回忆自然会有不准确的地方。“飞夺泸定桥”的主角虽然早有定论,但作为覃应机老先生的同姓同族人,还是希望他的回忆是真实可信的。当然,发表此文,主要是有感于“飞夺泸定桥”的奇迹,并借次向英勇无双的红军将士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无限的怀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