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13根铁索一万多铁环,重达40吨,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可能你也知道这座桥是由13根重达40多吨的铁索构成的,那么就有一个疑问了,当时的技术和资源都很有限,古人是如何在水流湍急、两岸都是峭壁的大渡河上,建成这座桥的呢?

泸定桥的建设是在清朝时期,康熙皇帝为了改善川藏地区交通困难的问题,就下达命令在大渡河修建一条大桥。工人们对待帝王的命令,那可是打起十万分精神来对待,众多的能工巧匠集结到一起商讨方案,在木桥、石拱桥、铁索桥这三类中选择一样。

木材虽取料、运输方便,建造过程也简单,可并不是坚不可摧,敌不过大渡河湍急的水流,第一个方案是行不通的;第二种建设石拱桥,那就要有能够承载其重量的大基石,但考虑到大渡河两岸的地质条件,这一方案也被否决了;最后就决定建设铁桥,可是当时的泸定县不生产铁,要想用铁索还得从别的地方打造好再运输过来,要知道铁索是真的很重,怎么衔接两岸又成了一个难题。

不过,我们的古人还是很有智慧的,他们从百姓利用溜索过河的方法中得到了启示,就有了这么一种“索度原理”,通俗来说就是用特别粗的绳索连接到桥两头,然后在上面穿上短竹筒,将铁锁链系在竹筒上,通过拉动绳索使其晃动,这样铁索便随着竹筒滑到对岸,然后顺利完成运送。虽然这个过程说起来也就简单的几个步骤,但这可是古人工匠们智慧的结晶,在那个没有现代化机械、全靠人力的年代,古人只用一年时间就将这座全长米,宽约3米,桥身由13根铁链、1万多铁环组成,重达40多吨的铁桥建成,并保证其质量,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尽管过程很艰难,他们也不会想着偷工减料,应付了事,而是踏踏实实完成工程中的每一项任务,不会让它日后出现塌陷、断裂等质量问题,保证了人们的安全。

几百年来,这座桥在风雨中屹立不倒,也上演了不少故事,最深入人心的则是年,英勇的工农红军在枪林弹雨中,飞夺泸定桥,粉碎敌人的围剿,书写了一段传奇。这座凝聚了古人智慧的大铁桥如今已成为一个著名的红色景点。不得不说,古人相比现在的人似乎更加聪明,他们在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能修建出高科技都无法复制的东西,这对于现代人来说很难达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57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