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论述黑水和华阳的,与古

中科白癜风口碑怎么样 http://www.bdfyy999.com/bdf

引言

郦道元分别引证了《山海经》、《淮南子》和《离骚》这三部典籍去说明或者定位“黑水”和“华阳”,他引证《山海经》说,“黑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这意思是说,黑水之间,有一种独特的树木,名“若木”,“若水”就是因此得名。

中国古代的“若水”,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其是今四川境内的青衣江,一是说其是今四川境内的雅砻江。雅砻江,其流经今四川甘孜州和凉山州各县,在今四川凉山州的攀枝花市地区中与金沙江合流;青衣江,则发源于今四川阿坝州境内的夹金雪山,流经四川雅安、乐山地区各县,在今乐山与岷江合流,岷江再下行至今四川宜宾,与金沙江合流。四川宜宾以下的江河段,就称长江了。

由此可见,南北朝时,虽然郦道元等人已正确认识到了中国黄河与长江的正源,是在今青海玉树地区和四川甘孜州地区交界一带,郦道元甚至都已经认识到了“州江(可能是今金沙江)、大度水(可能是今雅砻江或大渡河)”,甚至都认识到了他所说的若水在绳水(今攀枝花地段中的雅砻江河段)“至大莋与若水合”,郦道元这里所说的“大莋”,就是指意的今四川雅安地区中的汉源与凉山州的越西县一带的流域。他也认识到了“南流分为二水:其一水,枝流东出,径广柔县,东流注于江”,郦道元这里所说的“广柔县”,就是指的今岷江流域的四川汶川县和湔江流域的四川北川县,即传说中的大禹故里所在地。

由此可见,当时的郦道元可能没有亲自考察过今四川西南部地区中的长江上游的雅砻江、大渡河、岷江、青衣江、金沙江这五条大江河,所以,郦道元在这里可能将长江上游的各条江河给混淆不清了。不过,今人如果使用模糊的观点去看待郦道元这一段关于青衣江的论述,还是可知,他是把今四川境内的雅砻江、大渡河、岷江、青衣江、金沙江、湔江、沱江这些四川境内西南、西北地区中的长江上游各主要支流看成为是一个流域的,应该说,郦道元这样划分长江上游的流域,也无大错,因为,自古以来,人们就是这样看待长江上游这一流域地区的。

最重要的是,郦道元这在里通过若水之滨的特产树木“若木”,去说明了古代所说的若水和黑水的位置。这是今人破解古人所说的黑水(即古代所说的“天汉”流域)究竟是指意哪里的重要根据!也是今人破解古蜀国为什么会称之为“汉”名的一个证据。郦道元明确地说了“黑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同时,郦道元还说了“然若木之生,非一所也。”即,“若木”这种树木并非只生于一处,所以,他这里所说的“若木”,是特意指若水河畔的那种若木。那么,什么是郦道元所说的若水所出的“若木”呢?

郦道元说:“灰野之山有树焉,青叶赤华,厥名若木。”郦道元这里所说的若水处的“若木”,是一种该苗木在发叶的初期,首先会生出“赤华”的树木,因为古汉语中的“花”和“华”通义,所以,郦道元这里所说的“赤华”是指意这种“若木”是在春天发新芽初期会率先生长出红色花朵的一种很特别的树木。而这“若木”,究竟是什么呢?当然就是今人所说的“攀枝花”!也就是今人另称的“木棉树”!而以上所说的今四川境内的各条长江江河流域中,什么地方存在着这种“若木(即攀枝花)”呢?

当然就是雅砻江下游与金沙江合流的今四川的西昌和攀枝花地区了。由此可见,我们也就因此可确定郦道元所说的“黑水”,就是指的今四川西南地区中的各长江支流的地区,也就是指意的古蜀地,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天汉”之地。综上所述可知,中国古人很可能是把古蜀国的立国历史故事经过改造后,伪造成了后来的“五帝本纪”和“大禹东下治水建立华夏国”这类传说了。然后,中国古人再把大禹和五帝的故事与秦汉二王朝接续上,如此,大中国、大中华就有了共同的华夏根本了。

后魏时代的郦道元可能已经猜测到了秦汉时代的古人是利用了古蜀国中的华阳国历史去杜撰了秦、汉二王朝的历史渊源,也就是生造了一个五帝本纪和夏本纪的故事,所以,他在《水经注·青衣水》这个章节中又专门离奇地引证了屈原的《楚辞·天问》中的辞句去例证这个问题。屈原的《楚辞·天问》不仅仅是对宇宙天空起源的发问,同时也是对西北向东南流的江河发源地及其各流域之间关系的发问,他的这段发问,就是追问的中国九州川谷的源流在哪里?

屈原根据自己所具备的知识,他边问边自答,他认为中国的江河源头是在昆仑山,是从西北高地向东南低处流向的,中国的文明文化源流也是这样从西北高地向东南“气通”的,中国文明文化的源流地区,就是“羲和之未阳,若华何光”之地,也就是太阳西落,且生长有若木花(攀枝花)的地方,若水西下,就是“灵蛇吞象”之地,因为古代素有“巴蛇食象。”之说,因此,屈原在这里所说的“灵蛇吞象”之地,应是指意今重庆市一带的长江流域,而若水(今雅砻江)也的确就是从川西南高原流汇人金沙江再流向今重庆长江一带的。

屈原这里所说的“黑水、玄趾”,黑水,应是指意的古蜀国,“玄趾”,应是指意的今中国西南地区中的广西、云南与越南交界一带,上古时,这一带被称之为“交趾”。屈原的《楚辞·天问》还溯源了中国西部的大禹东南下而治水成九州华夏的文明文化传播路线,他认为,不仅中国大地上的河川是从西部的高天而来,中国古代的文明也是这样从西北向东南流向的,屈原这样的说法,与《山海经·大北荒经》中所说的“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的说法不谋而合,都是在说中国西南地区中的蜀地可能就是古人所说的“天汉”之处,也就是华阳国之地。

屈原,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的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县)人,因为他生前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联合,而是倡导楚国与齐国联合抗秦,被楚怀王驱逐出楚国都城而流放到了楚国属地的江南荆蛮之地,即今湖南一带;因古蜀国的华阳国在前年被秦国所灭亡,这年的屈原已24岁,再加之他故乡的今湖北秭归县距离古蜀国的华阳国非常近,因此,屈原的成年时代,他应是清楚古蜀国灭亡情况的。

而且,楚辞中的《橘颂》也很可能就是屈原悼念古蜀国灭亡的辞赋,因为,橘子自古以来就是蜀地最重要特产之一。同时,因《楚辞》是文学作品,其很可能在秦始皇时代躲过了焚书坑儒劫难,这从《楚辞》的词句非常古奥上也可说明这一点。但是,令今人十分惊奇的是,屈原虽然在《天问》中论述了大禹治水开辟九州流域而成就了夏王朝,他甚至都将华夏文明的起源溯源到了今长江上游的黑水地区,但是,通观《楚辞》全文,屈原却没有一处提及“蜀”这个字。

而“蜀”这个字体,在甲骨文以降就已经存在于中国最古老文字之一,许多中国先秦典籍也多有“蜀”字的记载,那么,为什么屈原的《楚辞》只字不提及“蜀”呢?显然,屈原时代的那个“古蜀国”,其国号可能并非“蜀”!虽然今人可以认为屈原《楚辞·橘颂》中所说的“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中的“苏”字义,有可能是“蜀”的通假字,但屈原在他的《楚辞》中却是明确提及了“黑水”的。

而且,通过《楚辞》,我们还可发现,屈原屡屡在文中提及的“黑,白”并非是指意颜色,而应是指意的夏商的文明,因为,《礼记·檀弓》明确记载说:“夏后氏尚黑,大事敛用昏,戎事乘骊,牲用玄。殷人尚白,大事飲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周人尚赤,大事敛用日出,戎事乘騵,牲用骍。”即,屈原文中所说的“黑”,其实是指意的夏文明道统,他所说的“白”,其实是指意的殷商文明道统!比如,纵观屈原的《楚辞·抽思》就可知,他在本文中所说的“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其实就是屈原在追诉夏、商、周、秦的变迁史。

综上所述可知,屈原时代的蜀地中的那个被秦国所灭的“古蜀国”,当时的名字,应该叫做“黑”国,或者叫做“黑”国,因为“黑”这个字体是个异体字,因此,后人在抄写此字体的时候,就将其拆散,称之为“黑水”了。而屈原在《楚辞·天问》中所说的“羲和之未阳,若华何光。”明显是他根据古《尚书》中的“华阳、黑水惟梁州。”词句所发出的感慨。这就是说,这里所说的“华阳”,是个地理概念,或是地处黄河中下游的中原人和长江中下游的荆楚人对古蜀国的一种明确指称,相当于今人所说蜀地时,往往称呼其为“中国西部”的意思。

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前年被秦国吞并的那个古蜀国,当时的国名号,应该叫做“潶”国。“华阳国”,则可能是中原人对那个古蜀国的地理概念性的称呼,而且,非常明显,这个被中原人称呼为“华阳国”的古蜀国,可能是后人假错了字,其本来应是“华漾国”,或者是“华易国”,或者是“华夏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79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