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渡过大渡河会怎样人们为何对石达开兵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这让很多人为之惋惜。如果石达开真的能顺利渡过大渡河,就可以转败为胜了吗?

其实不然,即使石达开能成功渡过大渡河,照样会失败,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为何很多人惋惜石达开,另一方面是石达开为何败局已定。

惋惜原因一: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曾经的“擎天一柱”。

太平天国是清朝后期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大多数人是最底层的百姓,文化程度并不高,真正有能力的人并不多,这直接限制了太平天国的发展。

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高层领导人中,素质比较高、才干出众的是东王杨秀清和翼王石达开。

洪秀全虽然是太平天国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但其能力不如东王,再加上东王节制各王,太平天国的很多事情实际上由东王操纵,这一时期的太平天国也处于上升阶段。

但是东王杨秀清对权力的欲望越来越大,以天父附身为幌子,争权夺位,不断的压制洪秀全,又不肯取而代之,结果召开杀身之祸。

天京事变后,东王、北王先后被杀,这时先期的几个地位比较高的王仅剩翼王石达开,洪秀全让其主持太平天国国政,但有了前车之鉴,对石达开不放心,大肆分封洪家人为王,以此来牵制石达开。

石达开感到憋屈,又不肯取代洪秀全,最后选择了出走。

石达开有才干,在战场上也非常顺利,天京事变后是太平天国的“擎天一柱”,也是太平天国挽回败局的希望所在,赢得了很多人的支持。

也正是这个原因,有不少人认为,如果石达开能够渡过大渡河,很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重整旗鼓,重振起义军的雄风。

惋惜原因二:半个多世纪后红军渡过大渡河后成功的结果。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人们惋惜石达开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半个多世纪后的红军成功渡过大渡河,实现了战略转移,并最终获得成功。

所以,很多人认为,如果石达开当年也能渡过大渡河,也许一样会转危为安。

但是,人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红军的长征和石达开的出走完全是不同性质的两回事。

暂且撇开其他因素不谈,仅仅一点就直接区别了两者不同的结局:石达开没有固定的战略目的,前途渺茫,不知路在何方;红军的目的明确,对未来充满希望。

所以,这两个对比几乎没有什么可比性,唯一可以相提并论的就是,两者都在大渡河面临着敌人的围追堵截。

败局已定,渡不渡河都一样。

石达开的失败并不只是没有渡过大渡河,从其出走时起,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在大渡河之前更是连遭失败。

太平天国经过数年的发展,在南方纵横数省,影响巨大,通过分田地等部分措施,赢得了统治地区部分老百姓的支持,还算有一定的民众基础。

但是石达开出走后,所去的地方大多是陌生的地方,是清军控制的地方,这些地方在清政府的宣传下,对太平军的第一印象是“匪”,石达开得不到百姓的支持。

这时候的清朝和太平天国刚起事时的清朝也大不一样,通过多年与太平天国的拉锯,很多地方有了一定的武装力量,石达开的作战难度大大增加。

结果,石达开连续受挫,极大的影响了军队的士气,很多人越来越没有信心,战斗力衰减,不断有人离开石达开重回天京。

几经辗转,石达开的几万人来到大渡河,想打下四川,凭借蜀地的天府之国和雄关险要暂时做为立足之地。

然而,历史的必然遇到了历史的偶然,在大渡河准备渡河的石达开军营里,突然传来婴儿的啼哭声,原来,石达开的一个小妾生下一个孩子,军队暂时停止渡江。

就是这一停,清军追了上来并完成对石达开的包围,此时又恰逢大渡河涨水,石达开最终兵败大渡河。因此,也有很多人对石达开本能渡过大渡河却错失良机而感到惋惜。

如果说石达开兵败大渡河只是个偶然,那石达开的失败则是必然。在大渡河之前屡遭挫折,难道渡河后就能一帆风顺?

当时可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渡河后进入少数民族彝区,更是件麻烦的事儿,没有恰当的处理,照样麻烦不断。

前面没有接应的部队,后面清军紧追不放,又没有稳固的根据地,若想翻牌,这比他们正在翻越的蜀道更难。

所以,石达开的失败,是从他选择出走时就已经注定的,是路线方向的失败,是时机的失败,是当时历史背景下认识局限性的失败。

对此,大家认为呢?

欢迎大家积极评论交流,喜欢历史的朋友随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4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